農業·綜述
2014年,全市按照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的總體要求,夯實農業基礎,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深化農村綜合改革,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健康和諧發展。
全市糧食播種面積1227萬畝,總產503.8萬噸,實現了面積、單產、總產“三增加”目標。全市蔬菜播種面積187.3萬畝,總產727.8萬噸,新建部級蔬菜標準園4個,省級現代蔬菜產業園9個,累計達到省部級蔬菜標準園27個,實現“由園到區”擴展,創建縣數量位居全省首位。
全年肉類總產57.2萬噸,禽蛋總產35.8萬噸,牛奶總產62.8萬噸,水產品總產5.7萬噸,與2013年相比,肉類增長3.3%,禽蛋增長2.3%,牛奶增長6.5%,水產品增長0.6%。牛存欄38.6萬頭,同比增長4.8%;家禽存欄3859.3萬只,同比增長4.3%;羊存欄205.8萬只。
全市新發展果樹12萬畝,果品產量141萬噸,新增省級果品觀光采摘園18個,新增花卉面積3000畝。全市木材產量完成2.8萬立方米,人造板產量完成26.8萬立方米。完成新育苗5萬畝,新育苗木1億株,年產合格苗木1.6億株。
全市累計認定農產品基地50個,認證產品157個,認證綠色食品企業32家,綠色產品99個;良種繁育體系、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動物產品質量檢測監管體系、飼料獸藥保障體系“四大體系”建設水平進一步得到提升,有效保障了動物產品安全。
年內建成現代農業示范園區44個,其中5000畝以上園區36個,1萬畝以上29個;流轉土地12.36萬畝,面積35.33萬畝。引進投資企業66家,參與園區創建的合作社達到63家,年內完成投資129.67億元,其中工商企業投資達到115.7億元,創經濟效益12.98億元。
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65.5%,比上年增長1.3個百分點;市級龍頭企業277家,省級龍頭企業54家,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擁有中國馳名商標4個,河北省著名商標55個。蠡縣麻山藥等10個農產品獲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全市各類龍頭企業帶動種植基地300多萬畝,帶動農戶100多萬戶;確定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219個,總投資額608億元,其中固定資產415億元;219個項目中,投資億元以上的項目89個,投資額566億元,占項目總投資額的93%。
加快農村經營體制改革,各縣全部建成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全市287個鄉鎮全部建立了土地流轉服務站,土地流轉面積達134萬畝,占家庭承包總面積的13.7%,比2013年提高2.3個百分點;結合各縣(市)供銷社實際,率先在涿州、安新、曲陽、定興、阜平、順平、易縣、徐水、清苑開展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工作,按照“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或村兩委)+農戶”的運作模式,初步探索出“以服務規?;俎r業現代化”的新路,形成“農民外出打工、供銷社給農民打工”的新格局。
年內有省級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重點村415個(其中含406個重點村、9個中心村)。全市15件實事項目建設共投入各類資金17.2億元,各項工作任務全部完成。全市共鋪設供水管道234萬米;硬化道路327.6萬平方米;清理垃圾129萬立方米;完成綠化312萬平方米,新植喬木54.5萬株;完成屋頂改造16174戶,墻體改造221萬平方米。
(牛爭爭)
農業·種植業
【保定市農業局】保定市農業局是主管全市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市政府工作部門,負責研究制定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規劃、農業產業政策;指導監督農業產業有關法律法規的實施;指導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和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組織建設;落實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指導監督減輕農民負擔工作;預測并發布農業各產業產品及農業生產資料供求情況和農村經濟信息;負責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內設辦公室、人事處、計劃財務處、農業處、科技教育處、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處、農機處、市場與經濟信息處8個職能處(室)、15個局屬事業單位。
局長 黨組副書記 呂先(11月離任)
崔立新(11月任)
黨組成員 副局長 張鳳洋
馬躍斌
劉建民
黨組成員 紀檢組長 陳殿恒
副局長 張來永
【工作概況】2014年,以建設現代農業為總覽,圍繞“農業由大轉強、由多轉優、由短轉長和打造城郊型、都市型、園區型農業”,以實現農業增產、農民持續增收為首要任務,以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抓手,以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為底線,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全市農業經濟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
【農產品生產】抓好糧食生產不放松,推進高產創建。在4個縣(市)開展整建制推進,建設萬畝示范片78個,集成推廣“一噴三防”、深松作業、播后鎮壓、測土配方施肥、玉米“一增五改”等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和模式,示范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應對自然災害,下發指導意見,組織農技人員深入重災區科學指導,把損失降到最低,確保糧食豐產豐收。全市糧食播種面積1227萬畝,畝產450公斤,總產503.8萬噸。保定市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清苑、定興獲產糧大縣稱號,提高了保定市在全省及全國商品糧生產供應基地的地位。
【蔬菜產業】蔬菜生產保持產銷兩旺的良好局面。年內新建部級蔬菜標準園4個,省級現代蔬菜產業園9個,累計達到省部級蔬菜標準園27個,實現“由園到區”擴展,創建縣數量位居河北省首位。全市蔬菜播種面積187.3萬畝,比上年增長0.5%,總產量727.8萬噸,比上年增長3.4%。其中設施蔬菜播種面積33.5萬畝,總產量125.8萬噸,占全部蔬菜產量的17.3%。推進產銷銜接,開展農超對接、農社對接,提高了京津市場占有率,組織環北京的淶水、淶源、易縣、阜平和順平等10縣(市)20家合作社、企業參加了農產品進京推介活動。
【農產品質量】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治理農藥殘留物超標百日行動”和農資市場專項整治行動,全市出動1.2萬人次,立案123起,查處違法種子1.8萬公斤、農藥1.2噸,肥料47噸,維護了農民根本利益,凈化了農資市場環境。積極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全市累計認定基地50個,認證產品157個;認證綠色食品企業32家,綠色產品99個。全市共抽檢涉及根莖類、綠葉類、瓜果類等30多個品種5133個樣品,合格率為99.9%,未發生一起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農村發展】新型經營主體不斷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已超過萬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16家,省級示范社68家,285家產品實現了“農超對接”。農村土地確權登記步伐穩步推進,涿州市作為省級試點已通過省農業廳驗收,其余23個試點村已全部制定下發了實施方案,淶水、徐水、定興、阜平、博野、涿州、曲陽、順平、北市、蠡縣、淶源、容城等12個縣(市)落實了試點經費,徐水、淶水、阜平、博野、容城、定興、曲陽、淶源、順平10個縣(市)進入公示和證書發放階段。土地流轉步伐加快,各地全部建成土地流轉服務中心,287個鄉鎮全部建立了土地流轉服務站,全市土地流轉面積達134萬畝,較上年提高2.3%,達到13.7%,其中流轉實現規模經營(20畝)以上65萬畝。
針對保定市地理環境、資源稟賦、產業優勢,初步探索出山區綜合開發、都市現代農業、高效設施農業、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龍頭企業帶動五種發展模式。全市建成現代農業示范園區44個,其中5000畝以上園區36個,1萬畝以上29個,流轉土地36萬畝,面積達到35.33萬畝。引進投資企業66家,參與園區創建合作社63家,年內完成投資129.67億元,其中工商企業投資115.7億元,成為園區建設投資主體,創經濟效益12.98億元,初步形成了一批現代農業亮點。
【農業科技】全市建立農業技術推廣綜合區域站106個,落實編制1625人,人員到位率達到86%,購置儀器設備4643臺套,配置交通工具112輛,區域站建設條件明顯改善,爭取基層農技補助項目資金1890萬元,培育試驗示范基地42個,遴選科技示范戶19381戶,技術指導員1821名,基層農技服務能力和活力不斷增強。糧食、蔬菜、肥料等專家顧問組,在農業生產關鍵時節、作物生育關鍵時期深入一線,開展技術推廣、決策咨詢和科技服務,指導農民科學生產,農科教協作不斷深化,全市舉辦培訓班600多場次,培訓農民80萬人次,發放技術資料150多萬份。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381人,通過創新機制、規范實施和有效管理,初步完善了教育培訓、認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相互銜接配套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全年推廣良種面積1114.3萬畝,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97%以上。
(張志剛)
農業·農業機械
【概況】2014年,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1045萬千瓦。農機原值69.62億元。大中型拖拉機3.04萬臺;大中型配套農具5.08萬部,配套比為1:1.7;小麥聯合收割機1.16萬臺,玉米聯合收割機0.69萬臺;秸稈粉碎還田機1.54萬臺;農產品初加工作業機械2.78萬臺(套);農用運輸車32萬臺;農田基本建設機械0.19萬臺。
全市各縣(市、區)共享受中央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6350萬元,補貼各種農業機械16349臺(套),受惠農戶8441戶,直接帶動農民購買農機投入3.7億元。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降低了農民購機費用,激發了農民購置和使用農業機械的熱情,提高了農機裝備結構調整優化和農機化水平,為糧食生產安全提供了保障。
全市小麥機耕、機播、機收作業水平分別達到98%、99%、99%以上,小麥生產已實現全程機械化。全市玉米機播率達到90%以上,玉米秸稈粉碎還田率達70%以上,玉米機收率達到73%,機收水平比上年提高7個百分點,呈現快速增長勢頭。按全市2014年主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計算,耕播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9.71%。
(張志剛)
農業·林業
【保定市林業局】保定市林業局是保定市人民政府主管全市林業工作的職能部門,負責全市林業發展規劃的制定和組織實施,負責國家林業方針、政策及法律法規的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負責組織指導全市造林綠化工作,負責全市的森林資源和野生動物資源的保護管理及監測工作,負責全市林業科研及技術推廣工作。局內部設辦公室、植樹造林處、果樹蠶桑花卉管理處、森林資源管理處、發展計劃與資金管理處、林業工程項目處6個職能處室,局直屬行政機構市森林公安局1個,局直屬事業單位12個。
黨組書記 局長 王賀鵬
黨組副書記 調研員 陳飛
黨組副書記 副局長 郝忠政
黨組成員 副局長 許喜林
趙建振
黨組成員 紀檢組長 臧思良
黨組成員 副局長 田景梅
黨組成員 森林公安局局長 李忠琦
黨組成員 副局長 苑慧峰
甄壯平
黨組成員 森林公安局政委 范保利
【工作概況】全年共完成造林73萬畝(人工造林53萬畝,封山育林20萬畝),占全年任務量的104.3%,義務植樹1510萬株,占年度任務的107.8%;村莊綠化1020個,占年度任務的102%;新育苗5萬畝;完成中幼林撫育8.4萬畝;新發展果樹12萬畝,新增果品產量25.2萬噸;新增省級果品觀光采摘園18個;新增花卉面積3000畝,均完成或超額完成年度任務目標;完成林業總產值162.7億元,占年度任務目標的100.7%。成功處置了阜平、淶源、淶水等四起較大火災,未出現人員傷亡和“進京火”,實現了“四個確保”目標;林業有害生物防控達到了“四率”標準要求。
被國家林業局授予2012—2013年度“中國林業產業突出貢獻獎”,被省林業廳授予2013年度林業統計工作先進單位、2014年度全省林業宣傳工作綜合評價第三名,被市委授予2013年度上報信息工作先進單位,被市政府授予2013年度政務信息工作優秀單位、保定市政府系統承辦先進單位。
【造林綠化】1.重點工程有亮點。在保阜、張石高速公路兩側生態防護林等重點造林綠化工程,完成荒山造林34.5萬畝;基本完成京昆、保津、保阜、保滄、大廣、張石“三橫兩縱”高速公路和京石高鐵兩側的綠美廊道建設,綠化里程471公里,面積8萬畝;農村面貌改造提升堅持突出特色、綠化先行的原則,重點實施了街道綠化、庭院綠化、公園綠地和環村鎮林帶建設,全年共完成村莊綠化1020個,打造了一批鄉村綠化新景觀,廣大村鎮“缺樹少綠”的現狀有了較大改變,全省現場會在淶水召開。白洋淀濕地恢復規劃啟動了周邊萬畝森林建設,雄縣、高碑店、涿州等平原地區規模造林典型不斷涌現。2.投入實現多元化。全市城鄉造林綠化總投入達19億元,其中鄉村林業建設投入6.4億元(包括市縣財政投入1.8億元,爭取三北防護林、太行山綠化等國家、省造林項目資金8000多萬元,用于發展核桃基地的亞行貸款480萬美元,動員企業和大戶造林投入1.2億元,群眾自籌2.3億元)。3.造林機制有創新。積極借鑒外地經驗,大膽探索實施新的造林機制,創新土地流轉機制,引進市場運作模式,調動社會各界造林,廣泛吸引外來客商、社會團體、企業、大戶參與造林,引進了長白山森工、龍翠金谷等43家規模企業投資造林,實現政府要綠、百姓得利、企業受益三方共贏。4.基礎管理工作得到加強。“圖、表、賬”管理模式逐步規范,投資120萬元的全市資源管理系統基本建設完成?!拔恼戮G化、數字造林”的現象逐步得到扭轉。
【林業產業發展】通過項目支持、技術支撐、龍頭拉動,助推果品基地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建設,開展現代標準化果園創建活動,涌現出易縣萬畝蘋果標準示范園、順平“三優”富士基地、雄縣千畝櫻桃園、望都千畝黃桃、滿城萬畝葡萄基地、曲陽縣智能化管理果品基地等規?;卮?、科技含量高、經營機制活的新典型,全市44個現代化農業園區果品、花卉苗木占46.5%。發展林下養殖、林下種植和庭園林業。著力培育了一批集觀光、觀景、健身、科普教育和“農家樂”等形式的特色生態旅游產業。苗木花卉產業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規模不斷擴大、品種結構不斷優化,啟動并實施了了種苗標準化建設工作,標準化水平不斷提升。
【資源管理】全面加強林木采伐監督管理、野生動物管理、林地保護管理,完成全市森林資源管理系統平臺建設,開展保護森林資源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和非法侵占林地專項檢查活動;不斷深化林權改革,完善林權交易平臺建設。成功處置阜平、淶源、淶水等4起較大火災,未出現人員傷亡和“進京火”,實現“四個確?!比蝿漳繕耍玫絿液褪∩乐傅某浞挚隙ā<訌娚植∠x害的預測預報防治工作,控制了以美國白蛾為重點的森林病蟲害危害,保護了森林資源安全和產業健康發展。
【技術推廣和扶貧】組織實施“低效果園改造”等一批實用技術的推廣普及,取得很好效果。加強基層林業推廣體系和基層林業站建設,探索和實施加強技術隊伍建設,搞活科技推廣機制的新辦法,加強同河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的聯系與協作,科技支撐的作用得到更好發揮。嚴格果品安全監管,完成果品抽檢200個批次,合格率達到98%;啟動了森林保險工作,全市森林保險承保面積62.41萬畝。開展扶貧開發工作。從產業扶貧、科技扶貧、社會扶貧、林業生態扶貧等四方面入手,通過政策支持、項目支撐、科技扶持,充分發揮林業在扶貧攻堅中的生力軍作用。
【林業宣傳和項目建設】全年共向上級及各大媒體上報林業宣傳信息1200多條,在市級媒體刊登700多條,省以上媒體500多條。在市委宣傳部對市直部門外宣考評和全省林業系統宣傳考評中繼續保持前三名。通過積極跑部進廳,內引外聯,項目建設為整個林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爭取國家、省項目資金2.47億元,其中綠化資金1.37億元,比上年增加7700萬元。
【行政執法】利用植樹節、愛鳥周、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等活動,通過電視、報刊、法制講座、法制文藝、宣傳資料、掛圖等多種宣傳手段,進行林業法制宣傳活動。在全市播放普法訪談錄、專題片等200余次,發放防火手機短信6萬余條,出動宣傳車600余次,出動人員5000多人(次),展板12塊、橫幅10條、印發宣傳材料30余萬份。在保定林業網上建立了《政策法規》《涉林法律法規查詢》《行政許可》等專欄,強化了林業法律、法規及有關林業政策宣傳,拓寬了民眾知法、用法的渠道。在全市范圍內先后組織開展“金劍行動”“金網行動”“金盾行動”等專項行動,全年共辦理刑事案件51起,行政案件384起,治安案件55起,采取強制措施69人,拘留46人,行政處罰384人,罰款255萬元,案件查辦總量居全省第二位。
(韓忠禮)
農業·畜牧水產業
畜牧水產業
【保定市畜牧水產局】主要職責是貫徹落實國家、省農業、農村政策,研究擬訂畜牧業、漁業經濟發展政策、發展戰略、發展規劃并指導實施,參與涉農的財稅、價格、金融保險、畜牧業、漁業財政補貼等政策擬訂;指導、主要牧漁產品生產,組織落實促進牧漁產品生產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引導牧漁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品質的改善。會同有關部門指導畜牧業、漁業標準化、規?;a。負責提出畜牧業、漁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方向、財政性資金安排的意見,提出扶持畜牧業、漁業發展的財政政策和項目建議,經批準后組織實施。編報部門預算并組織執行;促進畜牧業、漁業產前、產中、產后一體化發展,擬訂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規劃與政策并組織實施,指導牧漁產品加工業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和服務體系建設,培育、保護和發展牧漁產品品牌;指導、扶持畜牧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和行業協會建設與發展,負責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管理、扶持和服務;承擔提升動物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責任。依法開展動物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發布有關動物產品質量安全狀況信息,負責動物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參與擬訂動物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并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指導牧漁業檢驗檢測體系建設。依法實施符合安全標準的動物產品認證和監督管理。組織動物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負責動物重大疫病防治和動物衛生監督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動物防疫檢疫政策并指導實施,指導動物防疫和檢疫體系建設。組織、監督全市動物的防疫檢疫工作,對重大動物疫病進行預防、控制和撲滅。組織獸醫醫政、獸藥藥政和藥檢工作。負責官方獸醫、執業獸醫、鄉村獸醫和村級防疫員和動物診療的管理;組織、協調畜牧業、漁業生產資料市場體系建設。依法開展畜禽遺傳資源和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工作。依法開展漁業水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依法開展牧草草種、種畜禽、水產苗種、獸藥、飼料、飼料添加劑的許可及監督管理。依法開展獸醫醫療器械的監督管理。依法開展漁船、漁機、網具的監督管理,依法行使漁政、漁港和漁業船舶檢驗監督管理權;監測分析牧漁業經濟運行,開展相關牧漁業統計工作。發布牧漁業經濟信息,負責牧漁業信息體系建設,指導牧漁業信息服務;擬訂相關畜牧業、漁業技術推廣的規劃、計劃和有關政策,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全市牧漁業科技創新體系和本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實施科教興牧漁戰略,引進、推廣應用牧漁業高新技術、新成果。擬訂畜牧業、漁業市級生產標準并會同有關部門監督實施;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它事項。
局長 郝俊愿
副局長 賈志清(女)
劉學軍 王連卿
紀檢組長 陳殿恒
【工作概況】2014年,全市畜牧獸醫工作以調結構、轉方式、抓服務、強保障為中心,應對生豬價格長時間低迷,牛奶價格大幅度下跌,小反芻獸疫影響等不利局面,強基礎、抓落實、穩生產,畜牧業生產除個別品種產量有所下降外,總體平穩向好,供應充足;動物防疫、動物產品質量監管、工作體系建設等重點工作穩步推進,圓滿完成年初確定的任務目標。到年底,全市肉類總產57.2萬噸,禽蛋總產35.8萬噸,奶總產62.8萬噸,同比分別增長3.3%、下降2.3%、增長6.5%;全市生豬存欄352.7萬頭、出欄551.1萬頭,同比下降0.9%、增長4.1%;牛存欄38.6萬頭,增長4.8%,其中奶牛存欄18.9萬頭,下降1.41%,牛出欄23.39萬頭,下降3.8%;羊存欄205.8萬只,增長21.61%,家禽存欄3859.3萬只,下降0.75%,出欄5087.03萬只,下降1.24%。畜牧業總產值209.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為33.6%。
【“四大體系”建設】落實省、市政府《關于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意見》。按照“先易后難、先急后緩,分步實施、逐步推進”的原則,制定具體落實方案并列入市委、市政府惠民實事,2013年動物產品安全保障系列工程、2014年市級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中心工程連續2年列入惠民實事。市委、市政府跟蹤督導、年終要賬,有關部門主動作為,積極配合,形成了資源集中、合力推動的工作局面,全市良種繁育推廣、動物疫病防控、動物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管、飼料獸藥保障“四大體系”建設提高到新水平。
【新增2條畜牧業鏈條經濟】截至年底,全市44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中,畜牧業18家;292家市級龍頭企業中,畜牧業131家。繼省確定培育壯大的徐水大午蛋雞產業鏈、唐縣唐堯肉羊產業鏈2條鏈條經濟基礎上,又確定定興榮達肉雞產業鏈和涿州連生牧業肉羊產業鏈2條畜牧業鏈條經濟。上述4個企業均為省級或市級龍頭企業,除連生牧業外,均自有品牌且有的已成為省級名牌。
【無害化處理及“兩并”凈化工作】全市防疫列入預算2505萬元,同比增長8.9%。其中市本級納入財政預算1295萬元,同比增長18.8%。截至年底,全市禽流感免疫雞1163.76萬只,鴨46.351萬只,鵝5.28萬只;口蹄疫免疫豬167.8324萬頭,牛16.3926萬頭,羊156.422萬只,奶牛11.35萬頭;豬瘟免疫272.17萬頭,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免疫104.09萬頭。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中心建設列入2014年市政府民心工程,中心主體建設基本完成,主體設備陸續到位。與市財政局報請市政府印發《關于建立保定市動物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的實施方案》,加快推進全市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工作。根據養殖實際,建設病死畜禽集中收集點,逐步建立養殖場主動報告、鄉鎮統一收集、中心統一轉運處理的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運行體系。開展打擊病死動物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非法處置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動物尸體。清苑、唐縣、望都3縣各辦理了一起收購、加工、經營病死或死因不明動物和動物產品案件,均按程序移交司法機關,其中望都縣已批捕3人,震懾了違法犯罪行為。組織開展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工作,并做好證據保存和數據上報工作。全市上半年上報病死豬23.34萬頭規模場病死豬補助經費,全部由財政采取一卡通的方式發放到養殖戶手中?!皟刹 眱艋ぷ靼凑铡?014年保定市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計劃》《2014年保定市動物疫病定點監測實施方案》等文件要求,轄區奶牛場85%以上達到穩控標準,45%以上達到凈化標準。全市225個奶牛場(區),“兩病”凈化奶牛場91個,穩定控制場185個。
【保障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圍繞畜牧養殖、出欄、屠宰、飼料獸藥生產經營等關鍵環節,組織實施“瘦肉精”、生鮮乳違禁物質、獸藥殘留物超標、農資打假、病死畜禽、水產品藥殘、無公害產品標識使用等專項整治行動。在元旦、春節、五一節日期間開展動物產品質量安全集中整治和集中監督抽檢。全面清查飼料獸藥生產經營企業的生產經營資質、生產記錄、進銷貨臺賬、質量承諾卡、產品標簽、禁用藥物和有毒有害物質等各項管理制度的落實情況,嚴防假冒偽劣產品進入市場。對規模養殖場(小區)養殖檔案的填寫和飼料、獸藥的規范使用,尤其是休藥期、棄奶期、棄蛋期的執行等內容進行了全面檢查排查,嚴防藥殘超標產品流入市場。開展“食藥安全誠信保定”行動。出動執法檢查排查人員4萬余人次,檢查排查養殖場、飼料獸藥生產經營單位、屠宰企業等13627家(次)。完善違法使用“瘦肉精”、經營病死動物產品等案件線索移送與案件督辦工作機制,加大案件移送和查處力度,建立了案件協查、不合格樣品和舉報案件處理流程、以及涉牧涉企業和個人“黑名單”制度,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緊密銜接,該移交的案件移交公安機關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為嚴懲違法犯罪行為提供有力保障。全市查處各類動物產品相關案件344起,其中涉及檢疫類案件205起,畜產品藥殘超標3起,獸藥類84起,飼料類32起,私屠濫宰類4起,病死畜禽類16起。5起移送公安機關。另外,配合公安機關查處假羊肉、病死動物和私屠濫宰案件10起。
(季曉明 張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