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業
農業·種植業
【保定市農業局】保定市農業局是主管全市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市政府工作部門。內設辦公室、勞動人事處、計劃財務處、農業處、科技教育處、農村合作經濟管理處、農機管理處、市場信息處8個職能處(室)、16個局屬事業單位。全系統干部職工752人,專業技術人員172人,其中正高職13人,副高職61人,中職60人,初職以下38人;技術工人516人,其中技師27人,高級工55人,中級工21人,初級工12人,普工401人。
【概況】2008年,推進“五個農業”(即安全農業、節約農業、特色農業、循環農業和開放農業),全市有33項工作受到農業部、省政府、省農業廳和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市農科所培育的“保麥9號”獲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紅小豆保876-16推廣”獲保定市科技進步二等獎,被命名為保定市引智示范基地。國務院回良玉副總理、農業部孫政才部長來市考察,對市農業農村工作及夏糧生產、機收作業給予充分肯定。率先成立市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站,成為省內首個市級農產品質量專門管理機構。市種子公司體制改革和市農機監理所職能劃轉順利完成。
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780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354.66萬畝,預計糧食總產536.33萬噸,比上年增加18.46萬噸,增3.6%,預計平均畝產395.9公斤,比上年增加19.5公斤/畝,增5.2%。糧食生產連續六年獲得豐收,糧食總產繼去年之后再次躍上100億斤臺階;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35.1萬畝,總產755.3萬噸,其中中棚以上設施蔬菜發展到85.4萬畝,蔬菜產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第一大產業。
【農業種植結構更趨合理】主要農產品優勢產業帶基本形成,全市優質專用小麥發展到403萬畝、優質玉米發展到540萬畝,分別比上年增加23萬畝、60萬畝。定州、清苑、涿州等蔬菜,滿城草莓,容城、定興蘆筍,望都辣椒,徐水西紅柿,蠡縣、高陽、清苑等麻山藥,唐縣、順平、望都、淶水等食用菌,安國中藥材等區域特色產業規模擴大,建成17個“河北農業特產之鄉”,帶動周邊地區特色產業發展,成為農民增收新亮點。
【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全市各級農業部門堅持兩頭抓市場(農資市場監管、農產品市場抽檢)、中間抓基地(種植基地)的思路,開展專項整治,加強基地管理,強化質量檢測,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未發生一起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作為北京主要的農產品供應基地,奧運期間,涿州、容城等6個縣(市)的11個基地的供京、供奧農產品全部合格。農資市場開展專項整治,共出動執法人員11418人次,檢查企業、經營門店8261個次,立案查處89起;查繳5種高毒農藥4588.5公斤、不合格小麥種子4萬公斤,凈化生產源頭,規范農資市場秩序。分別榮獲省廳“高毒農藥整治工作先進單位”和“農資打假工作先進單位”。推廣無公害標準化生產面積125.7萬畝,無公害環評面積累計達211.68萬畝;新增認定面積3.83萬畝,累計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51個,認證無公害農產品63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實行定期農產品抽樣檢測制度,全市共抽檢農產品樣品2717個,農藥殘留合格率98.6%。
【農業循環經濟快速發展】堅持“節水、節肥、節藥、節能”,提高“節本增效”和資源綜合利用,推進農業循環經濟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全市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48925座,沼氣池保有量達到34.6萬座,年產沼氣10380萬立方米,年節能7.27萬噸標煤,年實現經濟效益4.498億元。安裝太陽能熱水器33043.3平方米,太陽能燈130盞,推廣太陽灶326個,新建和改建太陽能溫室等設施蔬菜3.12萬畝。18個縣(市)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346萬畝,畝節本增效45.1元,實現節本增效15605萬元。完成小麥秸稈還田面積508.89萬畝,占小麥總面積的91.7%;完成玉米秸稈還田面積376萬畝,占種植面積的55%,秸稈青貯105萬噸,創歷史新高,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74%。推廣小麥測墑灌溉、耕作保水、窄行密植等小麥節水技術230萬畝,實現畝均節水58.3立方米,畝增加效益27.5元;推廣蔬菜膜下溝灌和微滴灌節水技術35萬畝;與河北海明生態有限公司合作,率先在7個縣(市)對小麥、玉米、蔬菜、棉花、谷子、甘薯六種作物進行抗旱保水劑試驗、示范。
【農業科技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市農業信息網站欄目400個,信息量15萬條,訪問量900多萬次。農業手機短信用戶75萬人,農業專家熱線話務訪問量8千余次。18個“農業科技電波入戶”示范縣共開播農業欄目40多個,制作播放農業節目1700多期次,實現科技直接傳播到戶,課堂辦到農民家中。農業科技進村服務站1302個,達到“五個一”標準的省級示范站112個。新型農民實用技術培訓55萬人次,陽光工程農業科技培訓2000人。30余次組織專家顧問組進行田間考察,及時提出管理意見。通過報紙、電視、信息網絡、手機短信、印發技術明白紙等方式進行宣傳,指導農民搞好農作物田間管理。落實玉米晚收412.7萬畝,占計劃的108.6%,總增產玉米約1.5億斤;小麥適期晚播403.1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71%,節水16120萬立方米。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迅速發展】“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多個優質糧食、農機、蔬菜等各具特色的產業帶、產業集群初步形成,農民組織化程度提高。全市依法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478家,比上年增長7.1倍。涿州和高碑店兩市被評為省級示范縣(市),有27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被評為省級示范社。
【農民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全市爭取到國家和省級小麥、玉米、水稻良種補貼688.95萬畝,補貼資金6909.25萬元,涉及20個縣(市)。享受部、省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900.725萬元,落實農機具2789臺,補貼農機具3180臺,受惠農戶達3000余戶。穩定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依法處理和協調化解農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53起,維護農民土地權益和合法權益。落實涉農稅收、價格和收費“公示制”,農村義務教育收費“一費制”,鄉鎮、村級組織和農村中小學公費訂閱報刊費用限額制度,涉及農民負擔案(事)件“責任追究制”,進一步健全農民負擔監測、信訪舉報、檢查監督、案件查處等各項監督管理制度。開展涉農負擔專項治理,查處涉農違規收費320萬元。全市303個鄉鎮推行農村會計委托代理服務制,占鄉鎮總數的93%,其中實行電算化管理的鄉鎮157個,農村財會人員持證上崗率達到90%。
領導班子成員
局長呂先
副局長王賀鵬鄭繼陸辛喜增張鳳洋
總農藝師劉洪勛
紀檢組長杜長安
(張志剛)
林業
農業·林業
【保定市林業局】保定市林業局是保定市人民政府主管全市林業工作的職能部門,負責全市林業發展規劃的制定和組織實施,負責國家林業方針、政策及法律法規的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負責組織指導全市造林綠化工作,負責全市的森林資源和野生動物資源的保護管理及監測工作,負責全市林業科研及技術推廣工作。局內部設辦公室、植樹造林處、果樹蠶?;ɑ芄芾硖帯⑸仲Y源管理處、發展計劃與資金管理處、林業工程項目綜合辦公室六個職能處室,局直屬事業單位12個。
【概況】全市完成造林55.8萬畝(含封山),占50萬畝任務的111.6%,義務植樹完成1500萬株,占任務1400萬株的107.14%。新封山育林30萬畝。新育苗木5萬畝,農田林網控制率85%以上的縣達到4個。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太行山綠化等國家重點林業工程均完成或超額完成建設任務。城鎮綠化快速發展,新栽植各類喬木128.4萬株,新增綠地面積287.4萬平方米。森林覆蓋率凈增量今年首次列入黨政領導班子實績考核內容。先后獲得中國國際林業博覽會籌展工作先進集體、河北省第二屆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河北省“綠色機關”、林業宣傳工作先進單位、林業系統政務信息工作先進單位、林業系統信訪工作先進單位、全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先進集體、全省森林防火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全省森林公安系統奧運安保先進集體、第四屆河北省林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全市“駐聯幫解促”活動先進單位、全市民主評議工作先進單位、全市社區建設先進集體、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全市黨委系統督查工作先進集體、全市黨委系統信息工作先進集體、市長專線電話市長短信平臺工作先進單位、全市政府系統督查工作先進單位、全市林業工作先進集體、全市紀檢監察系統實績突出單位、科技衛生“三下鄉”工作先進集體,完成安全生產責任目標先進單位、市直機關婦女先進集體、全市檔案工作先進單位等。在市政府常務會議上提出的創建森林城市的意見被市委、市政府采納,成為保定林業建設史上又一個里程碑意義的戰略決策和宏偉目標。
【林業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建設現代果業體系,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完成高標準、外向型果品基地建設9.4萬畝,投資395萬元,完成果樹樹體改造和樹型改良27萬畝。果樹面積達到234萬畝,實現果品產量113萬噸,產值22.4億元。通過全市170個季節性專業市場和8家外向型出口企業銷售果品92.6萬噸,出口果品1.6萬噸,年銷售收入突破14.9億元,創匯6740萬美元。全市387家果品加工企業和111座儲藏庫,年加工儲藏果品分別達到26萬噸和6.4萬噸。重點林果產區已創辦果品協會32個,專業經濟合作組織89個,農民經濟人5000名。全市木材加工規模企業達29家,其中規模上億元4家,年生產人造板材40多萬立方米,產值突破7.6億元。列為省級龍頭企業的林果企業達24家。
【森林資源管護全面加強】全市經省衛星監測確認森林火警僅2起。發現、舉報確認火點17處,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1.4%,受害森林面積為零,未出現人員傷亡和“進京火”,取得多年來最好成績。林業有害生物防控體系建設得到加強,全市共建立監測點600個,投入資金1418萬元,累計完成美國白蛾等林業病蟲害防治作業面積89.8萬畝次。開展打擊和治理木材無證經營、加工、收購、非法運輸、野生動物非法經營利用和馴養繁殖、違法征占用林地以及違法野外用火“春雷”專項行動,查處木材非法經營攤點93家,非法木材運輸車輛101輛,亂砍濫伐案件29起,非法馴養繁殖加工野生動物案件5起,對保定市區各大商場、酒店、醫院、醫藥加工銷售網點和安國、蠡縣兩大市場進行了清查整頓。
【林業改革繼續深化】完成集體林權主體改革掃尾工作,林權登記發證力度加大,持證者達13.4萬多戶,組織重點縣赴浙江、福建等地進行專題調研和參觀學習,易縣、雄縣、淶水、唐縣、定興5個林改配套改革試點縣工作進展順利,在建立森林資源管理平臺、推動森林資源資產化、資本化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林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取得新進展,25個縣(市、區)基層林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方案全部獲省通過,其中易縣、安國兩縣(市)試點改革已全部完成。8月26日,市人大十三屆常委會第三次常務會議專門聽取和審議了市政府《全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報告》,對全市林改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科技興林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市落實林業科技“16推”任務63萬畝。滿城縣國家級磨盤柿標準化示范區項目順利通過驗收,日援二期項目進展順利。國家級桃和省級蘋果兩個良繁基地項目分別在滿城和望都立項實施。依托河北農大等大專院校人才和技術支撐,開展多領域、全方位的林業技術合作。以現代林業理念統領林業管理,林業信息化和辦公自動化步伐加快。
【林業社會影響和地位顯著提升】森林覆蓋率凈增量考核工作,市委宋太平書記專門批示:“人要精干,程序要簡單,重在落實,考出干勁”。于群市長明確要求,要“以抓三年大變樣的決心和力度推動綠化工作”。市人大、市政協領導組織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專家對22個縣級城市綠化凈增量進行了考核。投資5萬多元,更新改版了保定林業網站,購置新型宣傳設備。
領導班子成員
局長劉振昌(7月免)姜明慧(7月任)
副局長荀志惠盧富強曹聽爾王立加陳飛
紀檢組長黨組成員臧思良
森林公安局局長黨組成員李忠琦
森林公安局政委張建華
(韓忠禮)
畜牧水產業
農業·畜牧水產業
【保定市畜牧水產局】保定市畜牧水產局是保定市人民政府主管全市畜牧水產業的直屬事業機構。其主要職責是:貫徹國家畜牧水產法律法規并監督執行。擬定并落實全市畜牧水產業發展規劃、政策。負責全市重大畜牧水產業建設項目的立項、初審和申報工作。制定全市畜牧水產業科技普及、培訓、技術引進、推廣規劃和年度計劃,并監督實施。組織科研課題的技術攻關和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制定全市畜牧水產養殖品種繁育和改良規劃。指導生產、繁育和推廣畜牧水產良種工作。負責全市動物防疫、檢疫、醫政、藥政、藥檢和動物衛生監督工作。負責全市草地資源保護、建設、開發、利用的組織實施工作,制定草地資源、農作物秸稈資源開發的中長期規劃及年度計劃,指導全市草原防火工作。負責《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國務院種畜禽管理條例》、《國務院獸藥管理條例》、《國務院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國務院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法》、《國務院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河北省動物防疫條例》、《河北省種畜禽管理條例》、《河北省漁業管理條例》、《河北省漁業船舶檢驗條例》、《農業部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等8部法律、9部法規和40多項規章的監督執行。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概況】2008年,全市實現畜牧業產值156.2億元,同比增長11.0%,肉類總產量達51.83萬噸,同比增長10.1%,其中:豬肉產量完成37.5萬噸,同比增長10.5%,禽蛋產量完成36.5萬噸,同比增長7.9%。牛羊奶產量62.6萬噸,同比增長19.5%,年末生豬存欄342.33萬頭,同比增長20.9%,大牲畜存欄48.13萬頭,同比增長24.0%,其中:牛存欄40.02萬頭,同比增長32.6%,羊存欄190.96萬只,同比增長11.23%。實現漁業產值5.15億元,增長18.5%,淡水養殖面積6858公頃,水產品總產量達到4.5萬噸,同比增長6.6%。
【積極應對"三鹿奶粉事件"】市奶業發展逐步走出“三鹿奶粉事件”的陰影,規模養殖比例明顯提高,奶農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為奶業振興奠定了基礎。20個縣(市、區)出臺鼓勵扶持政策,截至年底,全市動工新建奶牛規模養殖小區78個,改建、擴建的奶牛規模養殖場(區)100個,奶牛規模養殖比例已提高到68%。奶站經營實現許可證制度,生鮮乳收購證陸續發放,取締奶站110個,正在整治中的奶站74個,整治合格104個,乳品加工企業奶站托管數量達到50個,原料奶質量得到有效保證。飼料整治實現飼料蛋白生產企業現場檢查率、飼料生產企業產品抽檢率、自配料入場檢查率和生產企業持證率4個100%。掌握三聚氰胺高效液相色譜檢測技術,檢測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完成省檢測中心、農業部布置的采樣送檢任務。
【加強奧運期間動物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助奧運、保安全,做好動物防疫工作和供京、供奧動物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成立“迎奧運動物衛生安全年”活動領導小組,與各縣簽訂責任狀和承諾書。全市2個動物產品批發市場、10家獸藥生產企業、73家飼料生產企業、569家獸藥經營單位、338家飼料經營單位、3982家養殖場均建立質量保障制度,動物食品安全工作實行日報告制度。26個供京(含1個供奧)企業,實行駐場監管、批批檢測。市動物產品檢驗檢測中心全年共計完成檢測樣品4639批次,飼料成分分析14批次,飼料三聚氰胺檢測191批次,牛奶三聚氰胺19批次。為省檢測中心送樣品644批次。配合農業部省檢測中心在保定市采樣、檢測任務,共采樣169批次,配合農業部完成檢測695批次。
【穩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規模養殖,以豬、牛、羊、雞四大品種為發展重點,推廣雜交改良、冷配合胚胎移植技術,新建改良站點120個,移植高產奶牛胚胎260枚,良種覆蓋率明顯提高。穩定豬雞等食糧畜禽生產,發展牛羊等草食家畜生產,重點發展奶牛、改良肉牛、小尾寒羊,向以食草家畜為主體的畜種結構方向發展,發展“草、牛、奶”工程。推廣全株玉米青貯,青貯專用玉米種植面積擴大到47萬畝。全市青貯玉米240多萬噸,其中全株玉米青貯47.22萬噸、氨化4.6萬多噸、微貯6.5萬噸、打包、壓塊3萬多噸,秸稈利用率達35%。培育和扶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提高畜禽產品的深加工率和附加值。全市規模較大、輻射作用較強的加工龍頭企業29家,省級龍頭企業8家,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預計全年龍頭企業產值達20億元。
【推進標準化生產】農產品市場準入,加快無公害動物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步伐。全市申報產地認定企業78個,通過產地認定驗收的54個,產品認證驗收19個,全市通過省級認定、認證的企業分別達到194個和30個。完成養殖業污染源普查和農業部畜禽養殖業污染源產、排污系數測算等各項工作。
【強化重大動物疫病防治】結合“3341工程”建設,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健全完善市縣鄉村四級防疫網絡,全市選拔培訓6361名村級防疫協助員。22個縣(市)通過全省GSP達標驗收,超額完成省局確定的年度任務。農業部在全市開展動物防疫法律、知識進村入戶活動。組織基層動物防疫員防疫技術及操作大比武活動,帶動全市基層防疫人員學技術、比業務的熱潮,獸醫工作水平明顯提升,有力、有序、有效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全市全年無大疫。全市畜禽重點疫病強制免疫率100%,合格率全部達到規范標準,耳標佩戴率達100%。全市落實防疫經費1500余萬元,其中,市本級動物防疫專項經費593萬元。
【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全年爭取和落實鄉鎮獸醫站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項目、動物防疫體系建設項目、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場)建設項目等項目資金18290.21萬元,其中中央、省財政資金13317.5萬元。民間資本也增加了養殖業投入。滿城縣昊宇萬頭優質奶牛養殖場,采取集資入股方式,由新西蘭進口2000頭優質奶牛。望都旺盛敏達建設年出欄10萬頭豬場,一期工程開工興建。徐水大午與新希望合資2.25億元建設年出欄10萬頭商品豬豬場項目總已簽約,項目預計年內動工興建。
【實施白洋淀增殖放流】恢復白洋淀水域生態環境及漁業資源,實施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投入省政府增殖放流資金及保定市政府賠償資金85.2萬元,放流河蟹537.5公斤,約7500萬只。鰱、鳙、鯉、草大規格魚種38636公斤,約42.5萬尾,對漁業資源的恢復和漁業生態環境的修復起到作用,促進城市水源地的水域環境的保護及凈化。
領導班子成員
局長郝俊愿
副局長賈志清劉學軍李學忠王連卿
紀檢組長陳殿恒
總工程師趙東崗
附:保定生物資源保定養殖品種豐富,養殖種類的發展變化也體現了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奶牛快速發展,蜜蜂、貂、貉、狐貍、野豬、鴕鳥、孔雀、山雞、鹿、蝎子等特殊養殖品種也相繼出現。在養殖品種方面,生產性能和效益更高的品種得到推廣,巴克夏、長白豬、杜洛克、大白豬等優良豬種迅速在我市推廣,并經雜交產生了生產性能更高的瘦肉豬。荷斯坦(黑白花)奶牛逐步成為全市奶牛養殖的主要品種。海福特、安格斯、利木贊、夏洛來、西門達爾等品種的雜交肉牛出現,改變了傳統肉牛生長緩慢,肉產量較低的狀況。羊的品種肉山羊逐步取代了絨山羊,其中以小尾寒羊等耐粗飼、抗病品種為主。
保定市漁業資源以內陸水域魚類為主,共有10目19科57屬66個品種,現存和引進的品種有6目15科39屬43個品種,1988年以后,又魯迅引進了斑點叉尾鮰、金鱒、西伯利亞鱘、雜交鱘等。除鰱魚、鳙魚、草魚、青魚、團頭魴是作為養殖對象,從長江引進,羅非魚、大銀魚、池召公魚、斑點叉尾鮰、虹鱒魚、金鱒魚、鱘魚作為科研和推廣對象,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引進外,其他魚類均為本地品種,大多生活在白洋淀等水庫水域中。蝦類主要分布在白洋淀等大水域中,以個大、味美、皮薄、肉厚等青蝦為常見,使保定特色水產品之一。白洋淀河蟹曾以“背殼墨綠、腹部奶白、膏體黃肥、金爪黃毛”享譽全國,歷史上的“勝芳蟹”曾與陽澄湖大閘蟹媲美,最高年產曾達到20多萬公斤,自棗林莊大閘修建后,阻斷了河蟹生殖洄游通道,天然河蟹已絕跡,目前河蟹生產以圍欄養殖和增殖放流為主。此外,中華鱉、鄂龜、牛蛙、美蛙等兩棲類動物也有養殖,其中保定中華鱉屬黃河品系,裙邊肥大,具有黃甲、黃板、黃脂“三黃”特征,為鱉中上品,已成為部分地方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產業,阜平縣中華鱉產業年產值可達2億多元。
(季曉明鄧登友)
農業機械
農業·畜牧水產業
【概況】2008年,全市農機總動力已達1098萬千瓦,農機原值5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了7.2%、3.6%。小麥機耕、機播、機收水平分別達到了96%、97%、96%,有力促進了全市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
全年爭取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939.475萬元,其中:部級購置補貼資金2550萬元,省級購置補貼資金339.475萬元,市級補貼資金50萬元,覆蓋全市25個縣(市、區)。共補貼各類機具3180臺,受惠農戶達3000余戶,直接拉動農民購機投入2.37億元。
在農機購置補貼惠農政策的有效拉動下,農機總量在大幅增長的同時,農機化新技術被廣泛應用推廣,農機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農機具向動力大型化、作業系列化、功能復合化的方向發展。高性能、大馬力的田間作業動力機械和配套機具增長幅度較大,與上年相比,2008年大中型拖拉機達到2.76萬臺,增長51.6%。大中拖配套農具3.66萬臺,增長20.4%。秸稈還田機1.24萬臺,增長4.2%。玉米聯合收割機724臺,增長49.3%。小麥機耕、機播、機收水平分別達到了96%、97%、96%,玉米機播達到85%,小麥生產和玉米播種已基本實現機械化。玉米聯合收獲技術已逐漸被農民認識,新增玉米聯合收割機401臺,加上小麥、玉米兩用收割機,機具將近翻一番,共完成玉米機收面積63.37萬畝,比上年增長了54.56%,又上了一個新臺階。秸稈還田作業穩步推進,全市共完成小麥機械化秸稈還田508.89萬畝,玉米機械化秸稈還田315萬畝,鐵路沿線和高速公路兩側重點區域縣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了75%以上,有效地緩解了焚燒秸稈問題,促進了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伴隨著農機裝備的不斷發展,農機作業服務領域逐步拓寬,作業領域由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大田向設施農業、種植業向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全面發展,由產中向產前、產后延伸。2008年,全市共組織3000多臺小麥收割機赴河南等地進行跨區作業,共作業面積187萬畝,為農民創收8000多萬元,達到“興機富民”目的。2008年,市農業局被河北省農業廳評為全省“農機工作先進單位”、被省機收小麥工作領導小組評為“小麥機收和跨區作業先進單位”。
(張志剛)
中小企業
農業·中小企業
【保定市中小企業局】是市政府主管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的職能部門承擔全市民營經濟規劃、協調、監督、服務職能。設7個處室。
【概況】2008年,實施“一個戰略”,推進“兩大工程”,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全年實現增加值1048.2億元,同比增長14.4%。上繳稅金60.7億元,同比增長16.7%。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66.3%。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截至年底,全市民營經濟組織已達236690個,企業20383個,規模企業1192個,億元以上企業159家。
【全民創業扎實推進】起草《關于推動全民創業工作的若干意見》,8月1日,召開全市推動全民創業廣播電視大會,市區設主會場,各縣(市、區)和市直部門設分會場,鄉鎮街道設收視點。會上,評選表彰了30名創業標兵,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對開展全民創業活動進行了全面部署。年底,由29個成員單位抽調人員,分5個組,對38個市直部門和27個縣(市、區)進行了考核。26個創業輔導基地逐個明確補項內容和標準,整體建設水平提高。涿州、淶水、順平、唐縣、定興等縣(市)基地建設標準高,服務功能齊全,發揮了較好的示范帶頭作用。全市創業輔導基地建設共完成資金投入6.4億元(其中政府投入8037萬元、企業投入5.5億元),建筑面積完成80.24萬平方米,新吸納入駐企業1210戶,安置就業人員3.16萬人。
【融資擔保成效明顯】在市擔保中心財政出資800萬元基礎上,全年市財政再增資4300萬元,組建國有控股、產權多元的億元擔保公司方案,得到市政府批準。年底,增資擴股進展順利,財政增資的4300萬元已撥付到位。社會募股資金意向達5000多萬元。組織全市第二屆銀企對接會,全市有180家企業參加對接,達成融資意向29個,共19.7億元。先后兩次與中信銀行、華夏銀行合作,篩選了一批重點企業進行對接。全市金融機構為32家民營企業投放貸款25.1億元,形成貸款意向的企業122家,意向貸款金額110億元。全市已建立只貸不存的小額貸款公司試點9個,總股本5.65億元,已有6家開展業務,發放貸款396筆,累計發放貸款28.8億元。
【產業集群發展加快】邀請河北大學、河北農大10名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對10億元以上重點產業集群中長期發展規劃逐個組織論證。到年底,完成容城服裝、博蠡橡膠機帶、望都辣椒等產業集群規劃論證工作。曲陽雕刻、易水硯等產業集群規劃編制工作已經初步完成,促進了優勢產業集群的健康科學發展。市級中小企業專項資金安排89萬元,重點支持8個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重點產業園區評價,對高陽紡織、容城服裝、白溝箱包、定興汽車等20個園區加強規范建設,發揮產業園區吸納輻射功能。全市產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1000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
【成長型企業幫扶工作成果顯著】開展“雙幫扶”活動,制訂《關于成長型企業的認定管理辦法》,對市級100家成長型企業進行篩選調整。將54個市直部門與成長型企業確定幫扶關系,實行對口幫扶。從大專院校、科研單位聘請101名專家,開展百名專家扶百企活動,實行“一對一”幫扶。共為78家企業解決發展難題169項。篩選51家高成長性企業列入市監察局、優化辦環境監測聯系點,定期收集對企業亂攤派、亂罰款、亂收費情況,優化了企業的發展環境。與北方技術市場合作,定期發布新技術、新工藝、新項目信息,指導成長型企業謀劃項目,建立健全項目檔案,制訂領辦服務方案。全年共向金融機構推介項目80個,解決了30家企業資金缺口問題。全年市級成長性企業完成增加值25.6億元,同比增長20.4%。超過全市平均水平4個百分點。
【人才服務不斷創新】建立人才供需信息庫,利用各種媒體向社會發布,全年發布信息12期。舉辦專場招聘、網上招聘等方式,為千家企業和高校畢業生搭建雙向選擇的平臺。采取遠程教育培訓、舉辦名家講壇、與清華大學合作開辦高級研修班等形式,全年共培訓職工32萬人,經營者、創業者4300人,引進人才5100人。3月,承辦“河北省第二屆中小企業高校畢業生人才招聘會暨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論壇”,全市223家中小型企業參加,達成就業意向3070個。
領導班子成員
黨組書記局長葛大壯
黨組成員副局長胡家生張軍銜許西嶺魏海英
紀檢組長魏海英
(黨保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