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煥章(?~1947)河北霸州人。1937年10月參加革命,1938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任新城縣(今高碑店市)大隊班長、小隊長、中隊長、大隊長等職。1940年2月10日,他率領三十一大隊的兩個中隊進駐永清縣北劉莊。翌日清晨被300多日軍包圍,敵我力量懸殊,村周圍是開闊地,如突圍有被全殲的可能。他當機立斷,同敵人展開了村落戰。同日軍對峙一天,日軍也未攻進村子,反而死傷累累。夜幕降臨后,宋煥章率戰士們轉移。1941年6月12日,日軍調集兩萬余人對平、津、保三角地區實行殘酷的“鐵壁合圍”、“剔抉清剿”,斗爭環境日益惡化。7月的一天中午,宋煥章在娘娘莊遭敵包圍,在同群眾一起突圍時右食指受傷。
1942年宋煥章任新城縣大隊大隊長。是年7月25日下午,縣大隊在霸縣北邱莊被日偽軍包圍,他在掩護大隊突圍時左腿脛骨中彈折斷。7日后他的傷口感染得了破傷風。當時醫療條件極差,醫生只能用發汗的土法治療。傷口自然愈合,但脛骨錯茬相接,從此左腿落下殘疾。他身殘志堅,騎著一頭小毛驢照常同敵人周旋,發動群眾,出其不意打擊敵人。“宋拐子”的名字使敵人聞之喪膽。
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新城縣保安司令王鳳崗對冀中十分區連續進行清剿。1947年8月,傅作義調集國民黨軍8個團協同王鳳崗部共3萬余人,向大清河以北地區拉網“掃蕩”。為保存革命力量,縣委決定將一些老弱病殘及女同志轉移到大清河以南根據地。宋煥章當時任中共新城縣委副書記,因行動不便也在轉移之列。但他決心留下,組織上答應了他的要求。他帶領縣大隊經常出其不意襲擊敵人。8月13日晚,他率縣大隊300余人,襲擊了駐宮井營、毛公寺之敵,殲滅20多名敵人后安全轉移。8月14日,他率領的縣大隊100余人被萬余名敵人包圍在何其營村。他意識到四面受敵,只有突圍才是唯一出路,于是向戰士們高喊道:“我們是共產黨員,要寧死不屈,同敵人血戰到底!現在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沖啊!”他帶頭沖出高粱地。敵機槍封鎖著前進道路,他命令十幾名民兵去奪機槍,嚇的敵機槍手倉皇北撤。我大部分民兵沖出包圍圈,宋煥章卻中彈倒在血泊中,壯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