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沛(1925~1991)原名張俊生。安國人。1938年4月參加革命工作,在冀中軍區三分區抗敵劇社任社員及分隊長。193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夏,創作發表第一首歌曲《在這戰斗的土地上》。后入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音樂系學習。創作了《長江水》、《青年要當兵》、《鐵的子弟兵》等歌曲。1941年11月,先后任冀中軍區八分區前衛劇社隊長、冀中軍區火線劇社副隊長。1942年冀中反“掃蕩”后,火線劇社轉戰到太行一分區,重新組建紅星劇社,任班長。其間,在歌劇《拴不住》、《鋼鐵與泥土》、話劇《把眼光放遠一點》、《十六條槍》、《慰勞》等劇目中擔任重要角色。同時創作了歌曲《人民需要共產黨》及快板劇《當兵去》等節目。
1943年底,隨紅星劇社奉命調到晉綏邊區八分區。翌年初,同晉綏大眾劇社合并(仍稱大眾劇社),擔任樂隊副隊長。先后在晉劇傳統劇目《反徐州》、《白門樓》、《空城計》、《打金枝》及平(京)劇《打漁殺家》、《捉放曹》中擔任角色。同時參加晉劇《張初元》、《血淚仇》,眉戶劇《吃虧上當》,歌劇《兄妹開荒》、《二流子轉變》,話劇《打得好》、《大戰協和堡》等現代劇的演出。1946年,大眾劇社與三分區湫水劇社、七分區人民劇社合并為呂梁劇社,在二隊任音樂班長,從事音樂編創、導演和演出指揮工作。參與導演和指揮演出的劇目有歌劇《白毛女》、《血淚仇》、《劉胡蘭》等。指揮演出的歌曲有《國際歌》、《南泥灣》、《在太行山上》、《黃河大合唱》等。1948年10月,呂梁劇社改為晉中文工團,任音樂股副股長,創作了《太陽照進萬人家》等多首群眾歌曲。
1949年4月,太原解放。隨太原市文工團進入太原。1950年改為山西省文工團,任樂隊隊長。1951年9月入中央音樂學院學習。1953年畢業回到山西。先后任山西省人民晉劇團副團長、山西省人民歌舞劇團副團長、山西省音樂工作室副主任等職。
創作各種歌曲400余首、組歌及大合唱6部、歌劇及歌舞劇14部(含合作)、戲曲唱腔音樂16部、電影電視音樂7部。擔任主配器、譜曲的歌劇《啞姑泉》,由山西省人民歌舞劇團演出近500場,香港交響樂團移植排練,更名為《甜姑》,幾度在香港演出。參與總體設計并擔任藝術指導的大型歌舞《黃河兒女情》,由山西省歌舞劇院演出后,獲得省級和國家文化部的多次獎勵。還出版了《晉劇音樂》、《迎春花——張沛歌曲詩文選》等書籍。當選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戲曲音樂學會理事、山西省文聯一屆常委,二、三、四屆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山西分會三屆副主席、政協山西省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