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家俊(1911~1983)高陽北尖窩村人。1924年入西陶口高小讀書。1927年考入安新縣師范講習所,翌年10月在校加入國民黨。1929年春畢業回村教書,是年5月在國民黨安新縣黨部任干事。之后考入保定河北大學附中,與同班中共黨員王履太相識,受其影響脫離國民黨。次年10月經王履太等介紹,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后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因在校從事革命活動被校方開除。回鄉后在本村繼續宣傳革命思想,并發展有覺悟的貧苦農民入黨入團。后到安新西馬村任教。與中共黨員李昭一起,恢復已解散的西陶口高小,并以此為中心,從事黨的活動,發展黨的組織。1931年因組織師生反對縣教育局長,被縣政府關押,后經黨組織營救出獄。次年,到安新縣端村教書。
1932年高蠡暴動失敗后,國民黨軍隊在境內反復清鄉,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經組織決定到北平(今北京)河北團省委工作,任巡視員。1933年調石家莊直中團委任宣傳部長。期間,在艱苦條件下深入無極、晉縣、正定等縣巡視工作。不久,直中團委遭到國民黨當局破壞,翟家俊與組織失去聯系,遂考入北平陸軍獸醫學校。在校期間恢復組織關系。1935年受黨組織派遣,到國民黨第八十四師做兵運工作。后因身份暴露,即回原籍隱蔽。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參加人民自衛軍。歷任營教導員、團政治部主任兼安國縣抗日總動員委員會主任、冀中二分區二十四大隊大隊長、八路軍第三縱隊十七團政委,多次率部與日偽軍激戰,粉碎敵人的“掃蕩”。1940年到抗大二分校學習。次年任南進支隊政治部副主任。1943年任泰運軍分區政治部主任。1945年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一縱隊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解放戰爭期間,歷任冀魯豫軍區衛生部部長、冀中軍區保衛部部長。
新中國成立后,先后任華北軍區空軍干部教導總隊政委、第六航校政治部主任、第一航校政委、空軍法院院長。1961年7月轉業,任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沖擊。“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雖身患重病,仍堅持撰寫回憶錄,為后人提供許多珍貴歷史資料。1983年6月18日在天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