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3日至15日,由保定市地方志辦公室組織,蓮池區人民政府承辦的《保定市南市區志(1987—2009)》省級評審會在蓮池區召開。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牛潤珍,河北省地方志辦公室原調研員、編審王廣才,河北省地方志辦公室市縣指導室主任、編審趙俊麗,河北省地方志辦公室副編審魏鐵軍,邢臺市地方志辦公室主任、編審孟朋文等評審組成員對《保定市南市區志(1987—2009)》進行了評審。
《保定市南市區志(1987—2009)》省級評審會現場
保定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保定市地方志指導委員會主任馬譽峰,中共蓮池區委書記馬義民,區委副書記劉曉鵬,區人大常委會主任谷俊杰,區政協主席李麗萍,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張志定,區委常委、區委辦公室主任趙萬里參加開幕式并與評審組專家及修志人員合影。馬義民致歡迎辭,區政府辦公室主任曹智光介紹原南市區修志情況。
趙俊麗宣讀省地方志辦公室主任楊洪進發來的賀信,信中指出:《保定市南市區志(1987—2009)》省級評審會議的召開,標志著全市25個縣(市、區)二輪修志任務全部越過了最為重要的工作節點,進入了修改打磨階段,為確保“兩全目標”提前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鼓舞了全省方志人的士氣,堅定了全省完成“兩全目標”的信心。特別感謝保定市、縣各級黨委、政府對地方志工作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尤其是地方志系統“方志市長”馬譽峰同志。沒有你們的支持幫助和主要領導的親力親為,保定市地方志工作就難以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保定方志人積極踐行“三心對三苦”的河北方志人精神,在地方志事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勇于擔當,積極作為,建成全省第二家方志館(抗戰史料館),完成《畿輔通志》《雄安新區舊志集成》《保定舊志集成》影印再造,整理出版明清至民國時期舊志93種、500多冊,陸續出版《保定人物志》《保定讀本》《保定南下干部紀實》《保定抗戰歷史圖志》《老保定叢書》(第一輯),《保定通史》《保定抗戰老戰士口述史》也即將出版,建成保定地方志網站,開通“保定方志”公眾號等等,碩果紛呈。現在保定地方志工作又在向新的“四全目標”邁進。相信保定方志人在保定市、縣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堅守“三心對三苦”的河北方志人精神,一定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為保定市的不斷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馬譽峰在開幕式上作重要講話,他指出,非常高興在新設立的蓮池區迎來評審組各位專家,共同為南市區志稿把關診脈,這是蓮池區文化建設的一件大事。保定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的主要元素在南市區,南市區擔負著傳承保定歷史文化的重任。2015年保定市進行較大規模的區劃調整,把3個縣改建成區,南市區和北市區合并成蓮池區,突出了保定的文化元素。從1955年算起,南市區有60多年的歷史。1987—2009年的23年時間,正是保定市發展比較快的時期,也是各方面變化比較大的時期。志書是一個地方重要的歷史文化載體,要了解一個地方,最好的途徑就是閱讀這個地方的志書。地方志工作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作為地方主要領導心里裝著這項工作,并不是要投入多大的精力,而是要解決實際問題,有時候一兩句話就能夠解決問題。清朝的時候,保定城是省道府縣4級衙署所在地,有眾多文物資源可以利用。現在的蓮池區要抓好文物的利用,對文物最好的保護就是把他用起來,市里把光園建成方志館,把清河道署開辟成水利博物館,把直隸審判廳建成司法文化博物館,都引起良好的反響,也得到上級的重視和支持,不少外地人也來參觀學習,這都是成功的經驗。蓮池區要選擇合適的場所把方志館建起來。搞地方志非常辛苦,我向從事這項工作的同志表達敬意。希望通過這次評審把志稿質量再提高一步,不久就能看到一部高質量的南市區志擺在案頭。
評審會開幕式結束后,馬譽峰在馬義民等陪同下到蓮池區方志室進行實地考察調研,對蓮池區方志室的建設和資料的搜集給予肯定,并對方志館的建設提出了進一步要求。
馬譽峰在蓮池區方志室進行實地考察調研
評審組通過對志稿認真評審,認為《保定市南市區志(1987—2009)》送審稿觀點正確,結構合理,資料比較翔實,體例基本規范,基本要素齊備,是一部合格的志稿。同時評審組也指出,要出合格的志書,還有修改提高的空間。要本著提高質量的要求,對志稿進行修改,進行全面規范,進一步補充、完善、修改、提高。綜合以上情況,評審組予以評審通過。希望抓緊時間修改,限期完成。蓮池區表示,一定按照評審組專家意見,再下工夫對志稿進行修改,盡早出版高質量的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