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原因,保定城鄉歷史上曾有過濃厚的武風氛圍,尤其近代,“武館”“武會”“拳場”更是遍布城鄉。這種氛圍,不僅使保定人在歷次戰爭中扮演了生龍活虎的角色,促使軍事人才的產生,還推動了軍事體育等方面的發展。歷史上,保定涌現過大批武林高手。望都縣孫祿堂的孫氏太極拳,曾打遍天下無敵手。雄縣陳子正的鷹爪翻子拳,蜚聲海內外。被稱為“河北奧運第一人”的蠡縣中華武術傳人溫敬銘,他的武術曾震驚世界。
保定快跤更是中國武術界的一朵奇葩,源遠流長。其中的“勾腿”技藝是一項讓世人折服的成功創造,保定為此還一度成為全國三大摔跤中心之一。縱觀保定快跤,之所以為世人矚目,有這樣幾個鮮明特點:
悠久的歷史。保定摔跤萌生于宋代,完備于元代,興盛于明清。通常的說法是,保定快跤是中國式摔跤的鼻祖,明建文年間(1399—1402年),皈依伊斯蘭教的蒙古族兄弟老大布彥不花、老二布呼爾跟隨燕王朱棣南征北戰,朱棣稱帝后封二人為“千戶”,賜姓平,分別取名毅良、毅清,并在保定平嘉胡同建造府第,就是人們后來俗稱的平家胡同。平家兄弟不僅善于馬上征戰,而且精通跤術。當時,保定的回族人,為了防身自衛,不受欺負,不少回族青年向平家兄弟學習摔跤技藝。由此,摔跤運動在回族聚集區悄然興起,成為練就強身防身技藝的一種時尚。
廣泛的群眾基礎。保定一帶自古習武的人眾多,摔跤更是保定人喜愛的一項體育活動,在馮玉祥的《我的生活》中,記述了清末至民國初年保定城及周邊村莊人們學摔跤的情況,每到冬天的傍晚,從七八歲的小孩到三四十歲的成年人,都三五成群的在田野里練習摔跤,一招一式相當認真。摔跤滲透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并形成愛好摔跤的傳統。在當代,民間愛好摔跤的人士開辦摔跤館,建立摔跤組織,普及摔跤技術,培養摔跤人才。廣泛的群眾基礎,是產生摔跤名家的良好土壤。
出現過眾多摔跤名家。在保定摔跤的發展史上,造就了一批摔跤大師,著名的如馬長春、平敬一、常東升等,這些人有不少投身軍旅,擔任武術教官,也有不少扎根民間從事摔跤的傳承和推廣。早期有號稱“江南柳”的馬長春,據說清道光二年(1822年),道光的侄子奕經帶領6名大內侍衛和兩名“跛士胡”(滿語:一等摔跤手)來保定參加摔跤盛會。這兩名跤手摔技高超,且力大如牛,俗稱“大牦牛”“二牦牛”。開賽后,“大牦牛”把直隸總督選派的摔跤高手一一擊敗后叫囂:“保定不過如此!”馬長春挺身而出與之較量,將大牦牛連續摔倒數次。保定摔跤第二位有影響的人物是平敬一(約1830—1908),又名洛敬,祖居保定國公街,在摔跤術上,推動了保定快跤風格的形成。山東泰山圣華寺僧玉通大師,亦嗜角力,足跡遍十三省,未遇對手。聞平敬一之名,專至保定訪之,二人于鼓樓下會戰,玉通不敵而敗陣,遂心悅誠服。1930年徐哲東著《國技論略》稱:“今世得少林真傳者,河北南宮孟家橋孟六授平敬一,敬一武藝冠絕一時。”平敬一弟子眾多,許多弟子成為名冠全國的武術家、摔跤家,保定摔跤運動進入鼎盛時期。辛亥革命后,三大摔跤國手常東升、閻善益、馬文奎都是平敬一第三代弟子。常東升曾力挫南京國術館一等教官楊發武,閻善益、馬文奎亦先后奪得全國摔跤冠軍。新中國成立后,1954到1964年間,楊子明獲歷次全國摔跤比賽冠軍。近幾十年來涌現出杜福和、王彥會、張重良、劉志芳、安長青、郭建軍、張國慶、郭闊等一批全國第一流的摔跤高手,成為促進中國式摔跤發展的中堅力量。
獨特的風格和招式。繼平敬一之后,馬良在保定快跤的基礎上,將中國摔跤整理為二十四式,編寫《摔跤二十四式》《摔跤教科書》,使中國式摔跤走上了統一軌道。當時北京政府將其作為陸軍和警察的訓練科目,并定為北京高等師范學校體育專修科教材,又被定為全國中等學校及專門學校、國民學校的正式體操教范,使保定快跤走向全國。常東升(1911—1986),字曼天,保定市區人。12歲拜平敬一弟子張鳳巖為師。青年時期,曾任天津警察局武術摔跤教官,中央國術館摔跤教師。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一個日本柔道隊訪問南京,同中國摔跤隊比賽,特派日本軍隊第一勇將、九段高手森田喜直從日本東京趕到南京。常東升用迅捷的招法摔敗了森田喜直。1948年在第七屆全國運動會摔跤比賽中常東升獲得中量乙級冠軍。1949年去臺灣省,后傳藝于美國芝加哥、紐約兩地。1982年組織世界摔跤協會,任會長,日本武術界尊其為“武術之神”。著有《摔跤術》《世界摔跤協會手冊》及《常門摔跤》錄像帶等。
保定快跤是在總結各地摔跤特點基礎上,取其所長,將摔跤技巧同拳術中的手、眼、身、法、步相結合,形成剛柔相濟、靈活巧妙、快速多變的風格。在保定快跤中,“勾腿子”這一招式占有重要位置。據保定摔跤界人士講,勾腿子又叫挑勾子,最見腿上功夫,是克敵制勝的一招。在中國式摔跤的二十四式中,也有此招數。當然“勾腿子”是這一招式的總稱,在實戰中要根據對手的情況有所變化,主要招式有挑勾、倒踢、里勾腿、抱、背等。2002年7月,河北電視臺在《中國河北》欄目中,制作了一期《保定府的鉤腿子》,請保定摔跤界名人和文史界人士表演、介紹保定的摔跤功夫,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展示勾腿子在保定摔跤套路中的重要性。
保定快跤是保定人尚武精神的一個代表性符號,也是保定一寶,經過長期的歷史演變,其特點是重視的不僅是強身健體、實戰技擊,而且更重視道德和意志品質的培養和磨礪。這是保定快跤的優秀歷史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