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震(1888~1978)字啟予。祖籍浙江紹興,生于保定。其祖父曾任保定府文案。早年在私塾讀書,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考入保定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洋文班,結識了一些激進的民主主義者。一年以后,因“煽動革命”而被校方開除。光緒三十二年(1906)夏,商震輾轉到沈陽,先協助蔣慕譚創辦商業專門學校,后到遼陽與陳干辦起了八旗小學堂,一邊從事教學,一邊鼓吹革命,又被扣上“詆斥官府”的罪名逮捕。獲救后,東渡日本留學,加入中國同盟會。宣統元年(1909)奉同盟會指示回國到長春從事反清活動,身份暴露后,逃至遼寧錦州。宣統二年(1910)從軍,入東北新軍第一標。宣統三年(1911)初,被保送去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學習。
辛亥革命后,任關外軍總司令及煙臺民軍司令。1913年,任北京政府陸軍部顧問。1914年投陜督陸建章部,任陜北鎮守使署參謀長。1915年任陜西陸軍第一混成旅步兵第一團團長,隨陸建章在陜西鎮壓白朗起義。1916年初,陸建章被陳樹藩驅走。商震率所部投奔閻錫山,任山西陸軍第四混成團團長。1917年任晉軍混成旅旅長,后兼晉南剿匪副司令及兵工廠廠長。1924年冬任晉南第一師師長。1926年9月初任綏遠都統兼第一師師長。1927年隨閻錫山加入國民革命軍行列,任北方第一軍軍長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1928年初任第三集團軍前敵總指揮、左路總指揮,駐軍保定。奉軍退回關外后,任河北省政府主席兼河北“剿匪”司令。1929年春改任山西省政府主席兼民政廳廳長。
1930年中原大戰中任第五軍團總指揮兼第二十二軍軍長,大戰結束后奉命整編山西軍隊,任第三十二軍軍長。1931年移駐洛陽。1933年初任華北第二軍團總指揮,率部在長城沿線布防,抗擊日軍。1935年4月3日授陸軍二級上將,6月兼天津警備司令兼代天津市市長、津沽保安司令,同月再次出任河北省主席兼河北省保安司令。1936年任河南省主席兼豫北綏靖分區司令及河南省保安司令。后任廬山軍官訓練團教育長,旋改任第一戰區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兼三十二軍軍長,率部至河北晉縣、藁城一帶布防,對日軍作戰。9月中旬奉命率部保衛石家莊。1938年7月兼任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1939年初調任洞庭湖警備司令。1940年初奉調去衡陽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5月奉調去重慶任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兼外事局局長。1941年任印緬軍事考察團團長。
1943年11月以高級隨員身份隨蔣介石參加開羅會議。同年8月作為中方代表參加了中、美、英三國戰后和平機構會議。后又參加敦巴頓橡樹園舉行的中、美、英、蘇會議。1945年5月奉調回國,任國民政府參軍長。1947年初奉派去日本任“同盟國對日委員會”中國代表團團長。1949年3月辭去駐日代表團團長職,留居日本,以經商為業。晚年雖定居日本,身在異國他鄉卻念念不忘祖國。1974年和197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期間,曾兩度回國參觀,其中1975年回保定參觀訪問。1978年5月15日病逝于日本東京。后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